林业与生态文明论坛在贵阳举办中外专家学者呼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执政理念,高度重视林业在应对一系列全球生态挑战中的关键作用中国绿色时报7月22日报道(记者刘慎元通讯员刘薇)7月19日,林业与生态文明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围绕林业与生态文明主题,从林业与绿色增长、森林与生态服务和森林文化等角度,分析和总结林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发展林业的新思路和新策略。论坛开始前,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会见了出席论坛的外方嘉宾代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印红主持论坛开幕式并讲话。中外专家学者呼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高度重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推行森林可持续经营,实现绿色增长,发展生态文化,全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积极应对全球面临的生态挑战(详见本报7月23日A4版)。
印红说,林业与生态文明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顾人类文明进程、探讨林业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和作用的平台。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自然资源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广泛质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产生、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形势严峻。印红指出,上世纪后期以来,国际社会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森林文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荒漠化公约》、《湿地公约》等国际性公约,履约行动已将生态保护纳入了全球政治议程。这充分表明,全球已经开始探索和实践生态友好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努力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倡导树立生态友好型社会价值观,积极推动生态友好型政策体系建设,科学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印红说,人类对生态保护的觉醒,表明全球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推进和实现生态文明是全球的共同使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的协同努力。
需要把生态文明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使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同时,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消费模式,实现低碳和绿色增长,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自然功能;完善社会法制建设,约束社会经济主体生产方式,约束社会成员消费行为,引导生态文明型的生活方式,全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发展生态文化,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和人文风尚。印红强调,生物圈是人类生存和文明的基础,人类文明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将发挥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深刻认识和应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发展林业,才能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印尼林业部前秘书长伯恩普纳玛、柬埔寨农林渔部林业局副局长温萨特、韩国山林厅次长金勇河、马来西亚半岛林业局局长拉曼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办事处主任阿班卡布拉基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在高官对话环节发表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文华、蒋有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周宏春,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赵建军,世界银行前林业专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环境学院学者詹姆斯道格拉斯,联合国森林论坛高级项目管理官员玛翰达乔希,欧盟环境署前顾问杰路易斯韦伯,印度林业研究所所长帕尔卡什等中外专家学者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绿色经济、树立21世纪大林业观、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绿色增长、全球森林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生态系统资本价值核算、发展中经济体森林文化解读等问题做了精彩演讲,对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高度共识,提出了应对当前全球一系列生态挑战的对策建议。林业与生态文明论坛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分论坛之一。
自2009年以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连续举办5届,今年是第一次举办林业与生态文明分论坛。分论坛由国家林业局主办,亚太森林组织和贵州省林业厅承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协办,共有来自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10多名嘉宾出席。
本文关键词:九游会入口,九游会入口最新版V7.24.568,九游会入口(中国)官方网站·IOS/手机版APP下载/APP
本文来源:九游会入口-www.letterme.net